助力我区民办学历教育享受公平待遇健康发展
民办教育通过多元投资主体兴办教育事业,开辟了社会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有效渠道,满足了人民群众特色化、选择性的教育需求。近日,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带领部分自治区政协常委、委员,围绕“积极创新思路优化环境,促进民办学历教育健康发展”深入银川能源学院、宁夏大学新华学院、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、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、灵武市英才中学、银川博文小学六所民办学校进行专题调研,并形成调研成果,为自治区党委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。
近年来,在自治区党委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,我区民办学历教育快速发展。在推动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、增强教育供给、缓解供求矛盾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已成为我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。截至2016年底,全区共有民办学历教育学校29所,在校人数达7.2万人,占全区学历教育在校生的6%,较“十一五”末提高了两个百分点。调研组每到一个学校,都深入查看办学成果,听取工作汇报,与校方开展座谈。近年来,我区民办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,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、政府重视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,在学校用地、行政性和服务性收费、教师培训、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、项目支持、职称评定等方面,都给予大力支持,为我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,加强对民办教育学校的服务和管理力度,做到扶持和规范并举。
同时,自治区从2012年起,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,在2015年又增加至1500万元,用于支持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。自治区还加大了民办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年度专项资金统筹力度,特别是“十二五”期间,自治区公共财政累计投入民办学历教育经费达7.4亿元。尤其是民办高校在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为地方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调研中,民办学校也纷纷呼吁社会各界能公平对待这些学校,认可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。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对其在政策保障、人才引进、经费投入、稳定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,让民办学校享受公平待遇。
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,我区民办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。我区多数民办学校在办学规模和教学管理方面创新不够,缺乏特色。特别是素质教育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落实不理想,音体美课程开设不全。办学条件普遍存在不达标,不少学校资金投入不足,融资渠道不畅,对学费的依赖程度较大,成为制约瓶颈。特别是在校舍面积、图书数量、教育仪器设备、信息化设施等方面,存在不全不足等问题。教师数量不足,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。与公办学校相比教师福利待遇水平偏低,部分学校没有依法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,教师部分权益未能得到依法保障。部分民办学校办学过分追求营利性,在同领域竞争中存在挖优生、挖老师、超计划招生等问题。
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,调研组想民办教育所想,帮民办教育所需,纷纷建言献策。提出我区应做好顶层设计,尽快出台《自治区关于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加快推进民办教育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管理改革,按照扶需扶特、促优促强的原则,按照对社会贡献的大小,研究制定差别化扶持和规范化管理的配套政策,切实提高民办教育发展质量和内涵建设,提升办学水平。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,推动市县政府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,切实改善办学条件。鼓励民办中小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坚持立德树人,提高教育质量,突出办学特色。继续支持民办教育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。重视教师队伍建设,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,在高层次人才引进、职称评审、挂职锻炼、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。